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是两个人联系的媒介,在不断的发展中它把我们与世界拉近了距离。每个手机都有一种铃声,每种铃声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铃声的缤纷多彩显示了人们的追求和个性,已经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在时间不断的更替中铃声也不断的更换,再次聆听,它只是一种怀旧的感觉。它把我们瞬间带入了那段回忆,那种简单或是嘈杂的生活。留给我们的是些许的欣慰,或者是欣慰铺垫下的浓浓的感伤。

偶然听到了张杰的看月亮爬上来,它与众不同的就是一开始就唱了出来,没有太多音乐的衔接,喜欢这种感觉就把它设置成了铃声。也许是听惯了这首歌曲,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也曾换过许多铃声,可是自己的手机响了半天也没意识到是来电铃声,反而和闹钟铃声弄混淆,于是想都不想就把它给挂了。然后掏出手机,在乖乖的打过去,弄的彼此都莫名其妙的。就这样不到三天,又找回了原来的铃声,原来的那份感觉。也许那歌调也再新奇,那歌词也耳熟能详,甚至一个人可以哼唱下来;那种韵律也不再特别,那段故事也早已在风中轮散。可是就是这种特殊的感觉使我舍不得丢掉它,每当来电时一次、次响起,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也许这就是感情吧-人和音乐的感情。还是怀念它优美的旋律,每个音符都闪烁着绚丽的光泽,也许是习惯了,尽管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一句、一句的哼唱出来,却也能自得其乐。

不知不觉,这首铃声已经陪伴我两年了。每次响起我都非常的高兴,或好或坏,至少有人想起我了,肯花上每分钟两毛二的价钱陪我唠叨一会。很喜欢这首歌,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了张杰的声音,自然手机里、p3一股脑儿的收录了很多他的歌曲,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更新,总是留下两首听不厌烦的歌曲,想一直的听下去

至于闹钟铃声,我选择了一首网络歌曲想着你睡不着。每天早上她把我从沉梦中唤醒,之所以选择她是因为她首先是一种“清”音乐,不会打扰到室友的休息。她也陪伴我一年多了,现在整个寝室大概除了我外都会唱这首歌。我不会唱的原因很简单,每当她响起的时候我恨不得把她关掉或是扔进被窝,那么多美梦都被她给搅黄了。以前的闹钟铃声就是听烦了然后就彻底删除,最好终生不见。可对她竟然下不了手,也许是那个网络女歌手音质太特别吧,每次醒来时,听着她都没有那丝扯不掉的困意。即使是冬天,也会在五分钟的小憩后坦然的走出被窝。

她们已然成为我大学时光音乐的主打色,也许很多年之后再次听到她们会想起大学这段生活岁月,会在情不自禁的同时这下另一段文字来温习那份感觉。求学之路已然快走到了尽头,更恰当的说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启航。未来怎么样,无可知,但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都要努力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去开阔自己的梦想,在前进的路上去滋润干涸的心,一步、步,打拼我们的岁月,点亮我们的青春。也许最终的结果依旧是平凡,平平淡淡,但我们决不平庸。至少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为梦想努力过-全力以赴!

谈起音乐,我喜欢听许巍和曾轶可的歌曲,许巍沙哑的喉咙用他所特有的方式勾勒出了我们童年的回忆,那丝追逐的渴望。听到他的声音总是有些许的怀旧,好听的歌曲实在太多了如家的伤感,我们的回味,少年的怀念和旅行的闲适太多、太多了,每一首都是那么的动听,给人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和伤感过后的幸福。

曾轶可是个地道的九零后,以前在快乐大本营听过她的歌曲没什么感觉,大家说她的声音是“绵羊音”我也就一笑而过没什么特殊的。看恋爱通告这个电影时知道里面有她,去网吧下载力宏“十八般武艺”专辑里的歌曲时,看到了她的名字便本能的点击了一下,一首白色秋天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并不是对歌词的敏感使我喜欢上了她,而是那种特别的声音让我喜欢的不能自拔。于是便下载了一堆她的歌曲,听着、听着也就顺耳了,原以为八零后的我会和她有小小的“代沟”看来我的欣赏观还是停在“小孩气”那个层面。

就这样,每天听着这样的歌曲,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乐于过着这样的生活,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