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孔子说不出多少人生哲理,也品味不了太多的处事精髓,但对他却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是一个智者,不用我多少,因为浩瀚的中国史时时刻刻印证着他的成功。可我却多多少少为他一生的颠簸感到无奈、甚至想要替他在那个时代呐喊可是他不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没有留下太多关于他的理想。从封建角度讲,那时只是一个半奴隶制的社会,负重的兵役和混战的国家这个大前提下不可能孕育出一个以礼治邦的泱泱大国。他也曾当过官这是我以前所不知的,我原以为他只是奔走列国去宣扬自己的主张。没想到在历史的那个片段里他曾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过,只不过那个时代从客观来说不可能造就这样一个“畸性”的梦想。

除了他,给我影响最深的三个人就是南子、颜回、子路。曾经读过一丁点的孔子的故事,他和南子的关系很暧昧使他的许多徒弟对此有意见。那是我只以为南子是一个著名的歌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没想到她也是政治风云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暂且不说她声明狼藉、也不刻意去指责他嫁给一个奄奄一息的卫灵公,她用她的才智也成功的治理了卫国。也许我们会从电影里看出她“**”可是她喜欢孔子正是基于她能够真正的理解孔子。用一句网络名言说他们的关系就是:“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他们就这样分开了,孔子离开了卫国,南子被卫国另一帮派的亲信刺杀,他们的故事就结束在了那个时刻。但谁又能否定孔子有生之年是否会将她想起,是否会悲叹岁月的流逝?我们考察到的只是他的言论、他的大思想,他的儿女情长永远的被埋没在那个时代的那个角落里。我们所做的只是去猜想,我们所猜想的有可能与之有很大的分歧甚至失去了它原本的意味。

再者就说颜回吧,从整个电影不难看出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徒弟之一,也是里面最穷的徒弟。他是第一个轻装上阵跟孔子周游列国的,他的死我感到很无法接受。我觉得用现在人的眼光去看他死的很没有价值:师傅的言论掉进了冰窟里,但师傅还在,还可以凭借着些许的记忆把言论重新整理一遍,然而生命却没有第二次的恩赐。他就这样的为了打捞师傅的言论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价值没有充分的实现出来。也许他的死很有个性,他考虑过师傅痛失爱徒肝肠寸断的心情吗?也许他可能会像他大师兄冉求那样大有作为,可是他的一个错误的选择结束了本该属于他的一切。也许他活着可以更好的帮助师傅去完成“以礼治国,大同天下”可他竟为了言论匆忙的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是回归那个时代我们就应该淡去世俗的看法,他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对“以礼治国大同天下”的信仰,这一点就连武气十足的子路也做到了。他们是为了理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倒在了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能不对他们心生敬仰,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孔子的思想会在以后的若干年左右那个时代,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执著孔子的言行才会流芳百世,感染并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像我们一样,也有过对事实的无奈,甚至抛妻弃子背井离乡。暮年时回到鲁国他竟像孩子般哭泣,谁能理解他的坎坷和凄凉?他像我们一样终身都在为理想奋斗着,坚持过、努力过、放弃过、改变过,他到临走时都没有看到梦想化成现实的时刻。只不过在若干年后,经过了太多风雨的洗礼他言论的结晶才闪烁出本就拥有的光芒。

他其实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比我们更坚定理想,为了理想奋斗了终身,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理想!虽然他走了,早在一千年以前,可是他思想的光环永远笼罩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头上,期待我们去发现,去用它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